改善農村生態環境,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,是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體現,也是廣大農民的殷切期盼。通過“263”專項行動,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實施以來,越來越多的村居面貌煥然一新,農村人居環境發生著可喜的變化。但是,也有一些地方急于出政績,熱衷表面文章,應付上級檢查,此類現象應值得警惕,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長期工程,不會一蹴而就,農村人居環境重在常抓不懈。
農村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戰略的重要環節。各村居是農村環境整治的責任主體,需樹立高度的責任感,因地制宜、統籌推進,制定符合各村居的環境整治標準和綠化、亮化、凈化燈日常維護管理辦法,建立政府、村集體、村民等各方共謀、共建、共管、共享機制,動員村民投身美麗家園建設,保證環境整治質量不滑坡、常整常新。要加大輿論宣傳引導作用,提高村民環保意識,積極創建美麗宜居鄉村。
農村環境整治需網格運行,強化管理。組織召開協商議事會或利用村內大喇叭、組內微信群加大對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的宣傳引導力度,每個網格負責本網格內環境衛生的管理和監督工作,每戶村民按照“戶收集”的原則,將生活垃圾集中投放到垃圾臨時存放桶內,保潔員每周負責清運一次。定期組織開展“美麗庭院”“星級文明戶”評選活動,努力形成“環境治理,人人有責”的觀念,使村民從“袖手看”到“拍手贊”再到“動手干”。形成人人關心、人人參與、人人支持、全民監督環境衛生工作的濃厚氛圍。
農村環境整治需加大宣傳,強化監督,形成合力。要引導村民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環境整治,在提高村民的環境衛生意識上下功夫,充分利用宣傳欄、標語、懸掛橫幅、大喇叭、微信群等形式,加大宣傳力度,積極引導和教育廣大村民環境衛生意識,調動村民參與的積極性,充分發揮黨員、群眾、網格長、保潔員相互監督的作用,建立起環境衛生長效監督機制。使村民自覺承擔起管理、保持和維護環境的責任,自覺從小事做起,不亂扔垃圾,做到美麗鄉村自己愛,人人參與,提高村民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。
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長期工程,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,只有常抓不懈,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,久久為功,全力以赴。才能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實效,共同建設生態宜居家園。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