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蘇鹽城:“黃海明珠”綻放“國際濕地、沿海綠城”魅力活力

2023-03-14 16:08 來源:荔枝網 我要評論0 字號:
【導讀】 黃海濕地萬鳥翔集,千里海疆林海綿延,湖蕩濕地生機勃勃……國際濕地、沿海綠城,此時春光正好。

黃海濕地萬鳥翔集,千里海疆林海綿延,湖蕩濕地生機勃勃……國際濕地、沿海綠城,此時春光正好。

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,推動綠色發展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。當前,鹽城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,積極踐行“兩山”理念,圍繞堅持全過程防控、全地域保護、全形態治理,加強生態系統的保護、修復和綜合利用,持續開展污染防治攻堅,大力發展生態經濟,努力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典范。

生態修復,守護“濕”與遠方

時值早春,數以萬計的鳥兒正在東臺條子泥濕地停留。它們中有普通鸕鶿、灰鸻、蠣鷸、白鷺、蒼鷺等,春遷途經此地短暫停留,補充能量;也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東方白鸛等,在此越冬,經過一冬天的停留,等待北飛的時機。

藍天碧水之間,濕地上鳥鳴聲此起彼伏,共同奏響生機盎然的春之曲。近年來,鹽城市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堅決扛起世界自然遺產生態保護責任,扎實開展濕地修復,不斷提高生態系統質量,恢復珍稀瀕危候鳥棲息地,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,在躋身世界自然遺產地之后,又成功創建“國際濕地城市”,為全球濕地保護貢獻鹽城經驗。

浩瀚黃海的滋養生生不息。582公里海岸線、76.97萬公頃濕地,鹽城孕育著太平洋西岸和亞洲大陸邊緣面積最大、生態保護最好的海岸型濕地,是全球候鳥遷飛的重要樞紐。

當前,鹽城市積極實施黃(渤)海候鳥棲息地(第一期)生態修復工程,推動東臺條子泥、建湖九龍口、鹽都大縱湖濕地“生態島”試驗區、生態安全緩沖區建設,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;實踐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(NbS),探索“為鳥留食”的“生態+農業”模式,推廣“金融+生態”創新試點,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、穩定性、持續性。

持之以恒的守護與改善,激發出鹽城濕地的更強活力,生物多樣性愈加豐富,生態優勢得以彰顯。全市自然濕地面積約56萬公頃,其中受保護濕地面積達34.74萬公頃,自然濕地保護率約62%。鹽城濕地共統計監測到27種鳥類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,81種鳥類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,35種鳥類屬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(IUCN)紅色名錄“受威脅”鳥類。

深化國際濕地生態合作,放大世界自然遺產品牌優勢,進一步擴大濱海生態保護國際朋友圈。鹽城市成為首屆全球濱海論壇會議舉辦地,倡導成立全球濱海濕地城市聯盟,匯聚全球智慧,凝聚各方共識,提升濕地保護國際化、科學化水平,為全球濱海濕地城市實現更高水平綠色創新發展探索可行道路。

厚實家底,筑牢生態底色

春風催新綠,植綠正當時。海碧映林綠,沿海地區種下成片中山杉、烏桕等耐鹽樹種;城鄉春意濃,公路沿線、河道堤岸、村莊地頭,新栽植的樹苗錯落有致、迎風挺立……

厚植綠色家底,鋪染發展底色。當前,鹽城市積極推進國土綠化,深入挖掘造林空間,充分利用邊角地、廢棄地、鹽堿地、未利用地,以及沿路、沿水、沿城、沿村、沿廠、沿田等沿邊隙地,推動宜綠空間應綠盡綠,全年計劃新造林達1.43萬畝。

同時,廣泛開展綠美村莊建設,重點推進圍村林帶、水系林網、道路林網、農田林網等“一帶三網”綠化,計劃新建19個、改造提升11個綠美村莊。全面推行林長制,不斷提升林業管理水平。加快實施鹽堿地造林試點,年內新增鹽堿地造林1500畝。

良好生態環境讓鹽城人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。2022年,全市優良天數比率84.1%,環境空氣質量指數保持全省第一;51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均達100%,同比提高5.9個百分點;新增造林1.3萬畝,林木覆蓋率達25.17%……天更藍、水更清、地更綠,環境治理從“治標”邁向“治本”,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。

保衛碧水藍天、守護綠地凈土。今年,鹽城市繼續圍繞大氣、水、土壤、海洋、生態等工作,深入打好五大保衛戰、九大攻堅戰,深入實施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鞏固提升三年行動方案,持續鞏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、“兩山”實踐創新示范基地、美麗海灣等創建成效,推動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向好、全面向好、越來越好。

持續擦亮“鹽城藍”。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,圍繞PM2.5和臭氧濃度“雙控雙減”、NOx和VOCs協同減排、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,扎實開展揚塵污染、揮發性有機物、機動車尾氣、餐飲油煙、清潔城市等專項治理行動。

百河之城,水潤民心。加大河道水環境整治和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攻堅力度,推進以通榆河、新洋港、串場河整治為重點的環境治理工程,建立完善市縣鎮污水處理一體化運營機制。同時,健全土壤污染源頭預防、調查評估與風險管控機制,建立污染地塊名錄及開發利用負面清單和歷史遺留污染地塊數據庫。

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基礎上,鹽城市更加注重沿海生態風貌保護,整體謀劃布局全市域生態空間,依托東部黃海濕地、西部湖蕩濕地、淮河入海水道地理形態,著力構建“H”型的市域綠色生態布局。

點綠成金,加快價值轉化

荷蘭花?;Ч?、黃海森林公園“兔乖乖來林”主題活動、東臺條子泥守護大使科普研學親子營……2023年春節黃金周,鹽城全市重點景區接待游客381.49萬人次,同比增長26.8%,實現景區內綜合收入3.55億元,同比增長31.96%。

綠色,不僅是生態優勢,也是經濟紅利。鹽城不斷擦亮“世界自然遺產”和“國際濕地城市”兩張國際名片,推動生態價值多元轉化,把生態高顏值變成經濟高價值。

栽下一棵樹,收獲的不僅是一片綠。緊扣林業提質增效主題,鹽城市大力推動林業產業發展,發展以林旅、林禽、林苗、林農等模式為主的林下經濟,全市林下經濟經營利用面積58.21萬畝,育種育苗面積16.32萬畝,2022年全市林業總產值312億元。

生態旅游發展,不僅滿足了游客對“詩和遠方”的憧憬,也打造出增收致富的生態產業鏈。強化沿海旅游資源整合,著力提升沿海旅游品質,做好世界遺產地后半篇文章,鹽城正持續發力。

世遺效應不斷放大。鹽城以產業化思維謀劃世遺經濟發展,科學規范保護區,優化體驗區,提升人氣區。按照“核心‘3+2’、配套‘1+1+5’”布局思路,具象化打造丹頂鶴、麋鹿、勺嘴鷸“濕地吉祥三寶”,持續放大長三角一體化和沿海開放平臺效應。黃海森林公園美居酒店、鶴里漁鄉民宿等一批特色項目依次開放。大豐荷蘭花海創5A級景區通過省級驗收,大豐斗龍港創建成省級旅游度假區。

全域旅游逐步彰顯。鹽城圍繞“探秘自然遺產、解碼古老串場、戲水湖蕩濕地、尋蹤黃河故道、傳承紅色基因”等5條文旅經濟帶建設,整合提升19個鹽城市級旅游園區。加快西溪、珠溪、大縱湖、九龍口等重點項目提檔升級,不斷豐富產品供給。1518公里美麗鄉村公路串珠成鏈。大豐創成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,東臺、射陽、亭湖、鹽都創成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。大豐荷蘭花海旅游風情小鎮、東臺天仙緣小鎮、鹽城大洋灣唐瀆里等3家創成省首批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。

向海而生,因綠而興。以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為統領,鹽城著力打造綠色生態之城,做美生態、經濟“雙面繡”,努力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典范,充分彰顯“國際濕地、沿海綠城”的生態魅力、發展活力,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鹽城新篇章。

編輯:于楠
版權聲明:凡本網注明來源為“鹽城新聞網”或“鹽阜大眾報”“鹽城晚報”“東方生活報老爸老媽”各類新聞﹑信息和各種原創專題資料的版權,均為鹽阜大 眾報報業集團及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所有。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經通過本網書面授權的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上述來源。

關注我們

  • 微信

  • 客戶端

推薦文章

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,国产拍偷自偷在线精品,秋霞国产精品成人片,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,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